第3章 火炕、石炭
關燈
小
中
大
羅七懷著不知道該高興還是不高興的心情,匆匆的從經歷司領了銀子開始忙碌。包三兒轉了一個手的建議,在郝成剛的增增減減下,當晚也送到了錦衣衛高層的手裏。至於這事兒後頭他們會怎麽操作,這個問題別說是包三兒了,就是羅七也不知道。不過看在能給錦衣衛添彩的份上,想來那些大人們應該會有行動吧,即使這會兒錦衣衛指揮使還是朱希忠。
說起朱希忠,這絕對是錦衣衛指揮使裏的另類,因為這個靖難功臣朱能的後代,早已襲爵成國公,提督十二團營及五軍營,錦衣衛這份工作,對他只是個副業。代表皇帝祭拜天地,才是他長年累月幹的最多,最順手的事兒。先後六十六次代表皇帝出城祭天的記錄,無人能及。所以嘍,這錦衣衛的事兒大多都是那些個副手自己處理。
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同樣,不想當指揮使的錦衣衛不是好錦衣衛。想要求出彩,早點頂替這個不幹正事兒的頂頭上司,錦衣衛從指揮同知到指揮僉事對拔份的事兒那是相當的熱衷。這也是為啥郝成連著一個晚上都不耽擱,這麽急著就往上送消息的緣故。
好了,這些說的有些遠了,咱們還剛開篇呢,重點關註豬腳啊!
金銀鋪子後頭的小門一出去,就是個碩大的院子,三正四耳加兩邊各三間廂房,三合院的布局看著就十分郎闊大氣。若說有什麽不足,也就是原本該是通往前院的垂花門這會兒還封著。進出不是從東廂房邊上的耳房,對就是那個工作室走,就是從正房邊西耳房旁開的小門進出。
不過即使這樣,這住宿條件在京城普通人家裏那也算的上不錯啦。若非包三兒祖宗得力,曾在錦衣衛有個六品官身,這樣三間四耳的格局,還是這樣的核心地段,一般人可拿不下來。更別說是作為分家給次子的房子了。這麽一算,嘿,其實包三兒的根基還挺不錯。
包三兒在院子裏的水井邊洗了手,大踏步的走近正房中間的堂屋。正堂的大方桌上一盤燉豆腐,一盤炒雞蛋,還有一碗鹹菜湯正端在春嬤嬤的手上,小心的放置上去。邱海哥端著一簸箕七八個二合面的饅頭也走了進來,看著包三兒在主位坐下,放下了簸箕就拉著弟妹做到了邊上。一聲不吭,動作卻十分的利索。
春嬤嬤和老韓頭看著主子都坐下了,就想退出去,包三兒見了,忙招了招手,略帶幾分不耐煩的說到:
“行了,行了,還往外走什麽,在這屋一起吧。”
“哪有下人和主子坐一起的道理。”
包三兒給了方便,老韓頭卻不領情,反而覺得不妥當,到底曾是官宦人家,即便如今落魄了,老韓頭這規矩也相當的講究。只是包三兒這穿越人是那麽容易打發的?就這麽幾個還分兩處吃,他早看的眼疼了。
“讓春嬤嬤抱著立夏,你們一起坐西屋吃不就行了?我這還有話要說呢,平日忙得很,這會兒不說,一會兒怕是又得忘了。”
要是這麽的,倒是也成,正緊的大戶人家,別說是夏哥兒這樣的孩子,得抱著走呢,就是大姑娘這般的年歲,也該避嫌了,男女七歲不同席嘛,讓春嬤嬤抱著最小的在西屋另吃,即使他湊一起,不算是壞了規矩,權當伺候了。好歹熱鬧些是吧。
老韓頭匆匆的去取了他們老兩口的飯食過來,往西屋那麽一放,見著春嬤嬤已經開始餵上了大姑娘,往嘴裏塞了一口稍稍墊了肚子,立馬就湊到了堂屋,準備聽包三兒說什麽,這恭敬的,讓包三兒總覺得有些作孽!
“規矩都是做給外人看的,不用這麽規整,你拿了饅頭,在一邊坐著邊吃邊聽我說,我這擼擼。”
“那不成,這不規矩,三爺,您要尋思,老奴等著就是了。”
嘿,真是個犟老頭,那成吧,他就直接說事兒,說完了,也好讓老頭趕緊吃飯去。
“韓叔,不知道你察覺沒有,這兩年的冬天,那是一年比一年冷,前幾日我聽錦衣衛的人說,關外這會兒都已經開始結冰了,這麽算下來……你說,以後會不會一直這麽冷下去?”
哎呦,這可不好說,老天爺的事兒誰能說的準呢?不過……老韓頭垂下頭算了幾下這幾年的氣候,不由的也開始擔心了。莫不是真的就這麽一年比一年冷了?若是這樣,那日子可怎麽過?旁的不說,咱們郊外的那些田地怕是出產就少了呀,冬小麥怕是就沒幾分收成了。
老頭那眉頭是瞬間就皺上了!略帶幾分猶疑的問:
“真能這樣?”
那是一定的,只是他不好說罷了!沒得傳出去讓人套上個妖言惑眾什麽的對吧!包三兒垂下眼,繼續自己的話題。
“都說未雨綢繆,過日子不多算計著不成啊嗎,咱們不比那些大戶,有地龍什麽的保暖,屋子也不可能推了重新起那厚墻的,所以我想著,去尋個會做火炕的來,將咱們住人的屋子都砌上,好歹能保證睡覺暖和。”
這是個穩當的盤算,哪怕不是一直冷下去呢,光是為了家裏這幾個孩子能冬天不做病,起火炕也是個好法子。
老韓頭點頭讚同,表示這做工的人他知道有,明兒就能去尋來。西屋裏聽了全場的春嬤嬤也在點頭,眼睛還憐愛的看了好幾眼立夏。
不過包三兒今兒說事兒,可不只是這一樁,既然說了那自是要說的全些,一次性弄好了他也能安心些。
“說來這火炕那也是北面人過冬的老物件了,真細算起來,宋代的時候,咱們這就有人用。要不是□□是南邊起的家,勳貴皇家的都習慣了睡床,其實這東西真挺實惠,特別是那萬字炕,進屋一圈三面都是炕,這多暖和,不說睡人怎麽好了,就是平日,點上了火,那屋子也能暖起來。對,就這麽的,我這正房裏東屋起一面炕,一邊照舊,西屋呢,直接就來個萬字炕。孩子們的屋子也這麽來。”
對,說了半天,他其實心下想的就是起這樣的炕,不為了別的,只為了以後小冰河時期,這三面圍攏起來的室內溫度能高些。聽說歷史記載北方最低有零下四十多度?運河能凍上120多天?娘唉,他都不敢想,到時候這日子會成啥樣!出門雪將門堵住的事兒怕是都能發生嘍!
“這也太過了吧!咱們才幾個人?這麽的,這麽的,三爺,您這一個正房,就能將所有人都塞下嘍。”
老韓頭顯然不能理解包三兒的盤算,聽著要起萬字炕,眼睛都有些直。真要這麽幹,那以後這屋子裏的家具放哪兒?難不成全換一遍?那得多少錢?
錢?這是錢的事兒?他缺錢?
“西廂房收回來了,咱們這收攏家業的事兒,如今只剩下了前頭那一溜,手裏的錢買地不夠多,留著也不能生崽子,還不如這麽花用呢,炕起好了能睡能坐,還省了家具錢呢。砸通風口,壘火口,冬日屋子裏就能吃上熱水,順手的還能將房子休整休整,多好。”
要和修房子聯系到一起,那老韓頭沒話可說了,說到底這修整房舍總不會錯的,特別是有西廂房剛收回來的前提下,也算是整頓家業了。冬日能不用出門去廚房燒水也算是給他們這兩個奴仆福利,他還能不見情?不知道好歹的反駁了去?
“那也成吧,明兒我就去說。不過要這麽弄,咱們得抓緊了,這天可不等人。”
“對,多找幾個,盡快弄起來吧,幾個孩子還小呢,這天這麽下去,大人還好,孩子可經不住,凍出病來就麻煩了。”
這又是個好理由,裏頭春嬤嬤都快把立夏攏懷裏去了,可見有多疼惜孩子。
說完了這起火炕的事兒,包三兒又將視線轉向了一遍悶頭吃飯的邱海哥,
“海哥兒如今也大了,也幫著舅舅辦點事兒?”
邱海哥擡頭,默不作聲就這麽直勾勾的看著包三兒,看的他心下酸軟的緊。這孩子自小就是個皮猴子,說話更是啰嗦的和鴨子似的,可如今呢?三棍子打不出個屁說的就是他啊!
為啥會這樣?還不是給嚇著的!
說來,就包三兒他們家這家世,嫁閨女自然不會尋那些個貧寒的人家對吧,門當戶對嘛。所以邱海哥家也算是京城坐地戶。祖父曾是朝陽門的門千總,父親呢,因為沒學什麽武藝所以沒補上缺,可家裏有宅子,有田地,有鋪子,小富戶的日子還是有的。
可誰想天有不測風雲啊,他爹讓三陽會的人惦記上了。下套,綁票,奪財,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家業就全敗落了。他爹被放回來時就已經半死不活,不到三天就沒了氣。而他娘,包三兒的大姐呢,看著忙了一場,依舊落了個家破人亡,一口氣上不來,吐血而亡了。
邱海哥眼睜睜的看著爹媽送命,你說能不嚇著?原身人是善的,見著外甥沒家沒業了,族裏也沒人,索性便領了回來自己養著。可他不懂什麽心理學之類的,對孩子這不正常的表現沒什麽好法子,只想著時間長了許是就好了,沒多在意。
可包三兒能不在意?這樣的孩子,不多上心些,哪天不定就成了反社會人格了!所以自打他來了之後,總是多和他說話,零零碎碎的給他點事兒幹,盡量的想法子讓他融入到家裏,人群裏。一如這會兒,他就給了個不是差事的差事。
“你剛才也聽說了,咱們要為這冬天做準備。明兒你去後街口老孫家那鐵匠鋪,問問他石炭哪兒能買便宜的,不行石炭粉也能湊合,咱們自己用黃泥和了,晾幹了到時候燒炕一樣能用。”
“石炭?怎麽用這個?這可是有炭毒的!三爺,你這莫不是說錯了?”
老韓頭眼睛都快瞪圓了!盯著包三兒眼神相當的詭異。你說你啊,能不用花大錢的地方使勁花錢,這該花錢的地方怎麽就想著儉省了呢?這不對啊!莫不是自家三郎腦子磕著了?顛倒了前後了?
老韓頭的眼神太明顯,包三兒被看的後背寒毛都起來了。忍不住解釋道:
“按照往年的做法,從這會兒起多儲備些柴火,木炭也就足夠了。可……韓叔,你出門的時候註意沒,咱們這周圍稀稀拉拉的林子都快沒影了,打從上半年起,這附近的柴火,有近半都是從通河,宛平運來的。你說,這天冷了柴火,炭能漲價成什麽樣?咱們有了炕之後,這用量有多少?細算起來,怕是比米都拋費。”
林子都快沒了?一向只看著鋪子不怎麽出門的老韓頭忙轉頭看向邱海哥,這些日子買柴火的事兒都是這孩子幹的,他還真是不知道。
邱海哥雖然不說話,可反映不慢,老韓頭眼神一過來就明白他問啥,布林布林的眨了眨眼睛,點了點頭。
“哎喲,這事兒整的,這是連著柴火都要搶了啊!”
老頭生活經驗還是有的,窗戶紙一點破立馬就明白了包三兒這麽準別的意思。忙跟著說到:
“要這麽的,還真是要多準備點石炭了,這東西雖然味道難聞了些,還要防備炭毒,可只要通氣通的好,火頭卻能有保證。”
說到通氣……包三兒腦子裏立馬就閃過了鐵皮爐子,那東西裝上鐵皮管子,好像也挺實用,保暖性挺好。只是這年頭的鐵啊,那是屬於官府專營,一般人想一次性買一堆,基本不可能,誰知道你是不是要打造兵刃是吧。為了不招惹麻煩,還是不碰吧,最多到時候送到錦衣衛衙門去,換點好處。
包三兒心裏將這事兒記下,轉頭繼續說自己的安排。
“如今咱們屋子多,春嬤嬤,你明兒收拾出一間來,對了,就西廂房的耳房吧,以後專門存石炭,存上一屋子,咱們這一個冬日總夠用了。”
一屋子?那肯定夠用。可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,老韓頭皺著眉頭問:
“又是修整屋子,又是起火炕,又是采買石炭,三爺,咱們家這銀子……這個月鋪子裏才攢下三兩多……”
“放心,我自有主意。”
他是家主,既然這麽安排了,那銀子自然他來想法子。
作者有話說:
煤這個詞,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上第一次將石炭標示為煤,而此時這本書還在編撰,萬歷六年(1578年)完成《本草綱目》初稿,以後又經過10年三次修改,前後共計40年才完成。萬歷二十五年(1596年),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,《本草綱目》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所以此時的石炭還叫石炭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說起朱希忠,這絕對是錦衣衛指揮使裏的另類,因為這個靖難功臣朱能的後代,早已襲爵成國公,提督十二團營及五軍營,錦衣衛這份工作,對他只是個副業。代表皇帝祭拜天地,才是他長年累月幹的最多,最順手的事兒。先後六十六次代表皇帝出城祭天的記錄,無人能及。所以嘍,這錦衣衛的事兒大多都是那些個副手自己處理。
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同樣,不想當指揮使的錦衣衛不是好錦衣衛。想要求出彩,早點頂替這個不幹正事兒的頂頭上司,錦衣衛從指揮同知到指揮僉事對拔份的事兒那是相當的熱衷。這也是為啥郝成連著一個晚上都不耽擱,這麽急著就往上送消息的緣故。
好了,這些說的有些遠了,咱們還剛開篇呢,重點關註豬腳啊!
金銀鋪子後頭的小門一出去,就是個碩大的院子,三正四耳加兩邊各三間廂房,三合院的布局看著就十分郎闊大氣。若說有什麽不足,也就是原本該是通往前院的垂花門這會兒還封著。進出不是從東廂房邊上的耳房,對就是那個工作室走,就是從正房邊西耳房旁開的小門進出。
不過即使這樣,這住宿條件在京城普通人家裏那也算的上不錯啦。若非包三兒祖宗得力,曾在錦衣衛有個六品官身,這樣三間四耳的格局,還是這樣的核心地段,一般人可拿不下來。更別說是作為分家給次子的房子了。這麽一算,嘿,其實包三兒的根基還挺不錯。
包三兒在院子裏的水井邊洗了手,大踏步的走近正房中間的堂屋。正堂的大方桌上一盤燉豆腐,一盤炒雞蛋,還有一碗鹹菜湯正端在春嬤嬤的手上,小心的放置上去。邱海哥端著一簸箕七八個二合面的饅頭也走了進來,看著包三兒在主位坐下,放下了簸箕就拉著弟妹做到了邊上。一聲不吭,動作卻十分的利索。
春嬤嬤和老韓頭看著主子都坐下了,就想退出去,包三兒見了,忙招了招手,略帶幾分不耐煩的說到:
“行了,行了,還往外走什麽,在這屋一起吧。”
“哪有下人和主子坐一起的道理。”
包三兒給了方便,老韓頭卻不領情,反而覺得不妥當,到底曾是官宦人家,即便如今落魄了,老韓頭這規矩也相當的講究。只是包三兒這穿越人是那麽容易打發的?就這麽幾個還分兩處吃,他早看的眼疼了。
“讓春嬤嬤抱著立夏,你們一起坐西屋吃不就行了?我這還有話要說呢,平日忙得很,這會兒不說,一會兒怕是又得忘了。”
要是這麽的,倒是也成,正緊的大戶人家,別說是夏哥兒這樣的孩子,得抱著走呢,就是大姑娘這般的年歲,也該避嫌了,男女七歲不同席嘛,讓春嬤嬤抱著最小的在西屋另吃,即使他湊一起,不算是壞了規矩,權當伺候了。好歹熱鬧些是吧。
老韓頭匆匆的去取了他們老兩口的飯食過來,往西屋那麽一放,見著春嬤嬤已經開始餵上了大姑娘,往嘴裏塞了一口稍稍墊了肚子,立馬就湊到了堂屋,準備聽包三兒說什麽,這恭敬的,讓包三兒總覺得有些作孽!
“規矩都是做給外人看的,不用這麽規整,你拿了饅頭,在一邊坐著邊吃邊聽我說,我這擼擼。”
“那不成,這不規矩,三爺,您要尋思,老奴等著就是了。”
嘿,真是個犟老頭,那成吧,他就直接說事兒,說完了,也好讓老頭趕緊吃飯去。
“韓叔,不知道你察覺沒有,這兩年的冬天,那是一年比一年冷,前幾日我聽錦衣衛的人說,關外這會兒都已經開始結冰了,這麽算下來……你說,以後會不會一直這麽冷下去?”
哎呦,這可不好說,老天爺的事兒誰能說的準呢?不過……老韓頭垂下頭算了幾下這幾年的氣候,不由的也開始擔心了。莫不是真的就這麽一年比一年冷了?若是這樣,那日子可怎麽過?旁的不說,咱們郊外的那些田地怕是出產就少了呀,冬小麥怕是就沒幾分收成了。
老頭那眉頭是瞬間就皺上了!略帶幾分猶疑的問:
“真能這樣?”
那是一定的,只是他不好說罷了!沒得傳出去讓人套上個妖言惑眾什麽的對吧!包三兒垂下眼,繼續自己的話題。
“都說未雨綢繆,過日子不多算計著不成啊嗎,咱們不比那些大戶,有地龍什麽的保暖,屋子也不可能推了重新起那厚墻的,所以我想著,去尋個會做火炕的來,將咱們住人的屋子都砌上,好歹能保證睡覺暖和。”
這是個穩當的盤算,哪怕不是一直冷下去呢,光是為了家裏這幾個孩子能冬天不做病,起火炕也是個好法子。
老韓頭點頭讚同,表示這做工的人他知道有,明兒就能去尋來。西屋裏聽了全場的春嬤嬤也在點頭,眼睛還憐愛的看了好幾眼立夏。
不過包三兒今兒說事兒,可不只是這一樁,既然說了那自是要說的全些,一次性弄好了他也能安心些。
“說來這火炕那也是北面人過冬的老物件了,真細算起來,宋代的時候,咱們這就有人用。要不是□□是南邊起的家,勳貴皇家的都習慣了睡床,其實這東西真挺實惠,特別是那萬字炕,進屋一圈三面都是炕,這多暖和,不說睡人怎麽好了,就是平日,點上了火,那屋子也能暖起來。對,就這麽的,我這正房裏東屋起一面炕,一邊照舊,西屋呢,直接就來個萬字炕。孩子們的屋子也這麽來。”
對,說了半天,他其實心下想的就是起這樣的炕,不為了別的,只為了以後小冰河時期,這三面圍攏起來的室內溫度能高些。聽說歷史記載北方最低有零下四十多度?運河能凍上120多天?娘唉,他都不敢想,到時候這日子會成啥樣!出門雪將門堵住的事兒怕是都能發生嘍!
“這也太過了吧!咱們才幾個人?這麽的,這麽的,三爺,您這一個正房,就能將所有人都塞下嘍。”
老韓頭顯然不能理解包三兒的盤算,聽著要起萬字炕,眼睛都有些直。真要這麽幹,那以後這屋子裏的家具放哪兒?難不成全換一遍?那得多少錢?
錢?這是錢的事兒?他缺錢?
“西廂房收回來了,咱們這收攏家業的事兒,如今只剩下了前頭那一溜,手裏的錢買地不夠多,留著也不能生崽子,還不如這麽花用呢,炕起好了能睡能坐,還省了家具錢呢。砸通風口,壘火口,冬日屋子裏就能吃上熱水,順手的還能將房子休整休整,多好。”
要和修房子聯系到一起,那老韓頭沒話可說了,說到底這修整房舍總不會錯的,特別是有西廂房剛收回來的前提下,也算是整頓家業了。冬日能不用出門去廚房燒水也算是給他們這兩個奴仆福利,他還能不見情?不知道好歹的反駁了去?
“那也成吧,明兒我就去說。不過要這麽弄,咱們得抓緊了,這天可不等人。”
“對,多找幾個,盡快弄起來吧,幾個孩子還小呢,這天這麽下去,大人還好,孩子可經不住,凍出病來就麻煩了。”
這又是個好理由,裏頭春嬤嬤都快把立夏攏懷裏去了,可見有多疼惜孩子。
說完了這起火炕的事兒,包三兒又將視線轉向了一遍悶頭吃飯的邱海哥,
“海哥兒如今也大了,也幫著舅舅辦點事兒?”
邱海哥擡頭,默不作聲就這麽直勾勾的看著包三兒,看的他心下酸軟的緊。這孩子自小就是個皮猴子,說話更是啰嗦的和鴨子似的,可如今呢?三棍子打不出個屁說的就是他啊!
為啥會這樣?還不是給嚇著的!
說來,就包三兒他們家這家世,嫁閨女自然不會尋那些個貧寒的人家對吧,門當戶對嘛。所以邱海哥家也算是京城坐地戶。祖父曾是朝陽門的門千總,父親呢,因為沒學什麽武藝所以沒補上缺,可家裏有宅子,有田地,有鋪子,小富戶的日子還是有的。
可誰想天有不測風雲啊,他爹讓三陽會的人惦記上了。下套,綁票,奪財,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家業就全敗落了。他爹被放回來時就已經半死不活,不到三天就沒了氣。而他娘,包三兒的大姐呢,看著忙了一場,依舊落了個家破人亡,一口氣上不來,吐血而亡了。
邱海哥眼睜睜的看著爹媽送命,你說能不嚇著?原身人是善的,見著外甥沒家沒業了,族裏也沒人,索性便領了回來自己養著。可他不懂什麽心理學之類的,對孩子這不正常的表現沒什麽好法子,只想著時間長了許是就好了,沒多在意。
可包三兒能不在意?這樣的孩子,不多上心些,哪天不定就成了反社會人格了!所以自打他來了之後,總是多和他說話,零零碎碎的給他點事兒幹,盡量的想法子讓他融入到家裏,人群裏。一如這會兒,他就給了個不是差事的差事。
“你剛才也聽說了,咱們要為這冬天做準備。明兒你去後街口老孫家那鐵匠鋪,問問他石炭哪兒能買便宜的,不行石炭粉也能湊合,咱們自己用黃泥和了,晾幹了到時候燒炕一樣能用。”
“石炭?怎麽用這個?這可是有炭毒的!三爺,你這莫不是說錯了?”
老韓頭眼睛都快瞪圓了!盯著包三兒眼神相當的詭異。你說你啊,能不用花大錢的地方使勁花錢,這該花錢的地方怎麽就想著儉省了呢?這不對啊!莫不是自家三郎腦子磕著了?顛倒了前後了?
老韓頭的眼神太明顯,包三兒被看的後背寒毛都起來了。忍不住解釋道:
“按照往年的做法,從這會兒起多儲備些柴火,木炭也就足夠了。可……韓叔,你出門的時候註意沒,咱們這周圍稀稀拉拉的林子都快沒影了,打從上半年起,這附近的柴火,有近半都是從通河,宛平運來的。你說,這天冷了柴火,炭能漲價成什麽樣?咱們有了炕之後,這用量有多少?細算起來,怕是比米都拋費。”
林子都快沒了?一向只看著鋪子不怎麽出門的老韓頭忙轉頭看向邱海哥,這些日子買柴火的事兒都是這孩子幹的,他還真是不知道。
邱海哥雖然不說話,可反映不慢,老韓頭眼神一過來就明白他問啥,布林布林的眨了眨眼睛,點了點頭。
“哎喲,這事兒整的,這是連著柴火都要搶了啊!”
老頭生活經驗還是有的,窗戶紙一點破立馬就明白了包三兒這麽準別的意思。忙跟著說到:
“要這麽的,還真是要多準備點石炭了,這東西雖然味道難聞了些,還要防備炭毒,可只要通氣通的好,火頭卻能有保證。”
說到通氣……包三兒腦子裏立馬就閃過了鐵皮爐子,那東西裝上鐵皮管子,好像也挺實用,保暖性挺好。只是這年頭的鐵啊,那是屬於官府專營,一般人想一次性買一堆,基本不可能,誰知道你是不是要打造兵刃是吧。為了不招惹麻煩,還是不碰吧,最多到時候送到錦衣衛衙門去,換點好處。
包三兒心裏將這事兒記下,轉頭繼續說自己的安排。
“如今咱們屋子多,春嬤嬤,你明兒收拾出一間來,對了,就西廂房的耳房吧,以後專門存石炭,存上一屋子,咱們這一個冬日總夠用了。”
一屋子?那肯定夠用。可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,老韓頭皺著眉頭問:
“又是修整屋子,又是起火炕,又是采買石炭,三爺,咱們家這銀子……這個月鋪子裏才攢下三兩多……”
“放心,我自有主意。”
他是家主,既然這麽安排了,那銀子自然他來想法子。
作者有話說:
煤這個詞,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上第一次將石炭標示為煤,而此時這本書還在編撰,萬歷六年(1578年)完成《本草綱目》初稿,以後又經過10年三次修改,前後共計40年才完成。萬歷二十五年(1596年),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,《本草綱目》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所以此時的石炭還叫石炭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